找到相关内容56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君主法规论(1)

    最初即呵责。  如是亦可能救脱,多数步入歧途者,  即使无法被挽救,其亦不会恨君主。  应赞一切高尚士,谴责一切卑劣者,  明辨贤劣之君主,无论住于任何处,  高尚胜士生欢喜,卑鄙之徒亦谨慎,  否则...高尚士,以及劣者之特点,  毫不混淆而通晓,知人特性第七条。  各种想法众人语,不能一概视为实,  接受应理具义语,明辨真妄第八条。  拥有持法行饶益,可靠稳固之朋友,  君主胜伏全世界,具此功德第九条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144413.html
  • 禅与诗画

    ,得意忘言(“外物”篇),这些可说是“不立文字”“不著文字”“不执文字”的先声。而子思子所标举“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”的天之道,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人之道(“中庸”第十八章)的区别,与佛学上“般若”...

    邢光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244416.html
  • 走向平等的经学观——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

    史的禅学写作》。  悟入实相。古哲慧发天真,慎思明辨,往往言约旨远,取譬虽近,而见道深弘。故如徒于文字考证上寻求,而乏心性之体会,则所获者其糟粕而已。[35]  他自己虽写出了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644447.html
  • 近代中国佛学研究方法及其批判

    包括历史上已成定论的大家之言、师门之说,一概采取慎思明辨、重新评估的态度,如欧阳竟无式的“圣言至教量,应以经解经,一字不苟”和“由文字历史求节节近真,不史不实,不真不至”的治经方[12],正可看成是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644448.html
  • 物理说法

    俯拾皆是。   明辨真假,擅长分析,是分别之学,也是科学。可是科学中有没有无分别呢?科学中有很多无分别,而且无分别是科学的基石之一。今举二例来说明。首先我们来看,每一个氧分子完全一样;每一个金原子完全...

    梁乃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644512.html
  • 噶举派祖师冈波巴大师传(1)

    得究竟自在,  能示幻梦之含义:汝头戴一白帽者,  ‘见’地超离高下也。丝线精镶帽沿者,  深细法性坚固也。白熊美毛之色者,  诸宗不杂明辨也。雄鹫住于顶上者,  得大手印胜见也,能见无主体性也。  ...

    张澄基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5644814.html
  • 般若波羅蜜初探-以《大智度論》為主

    聞量的文字般若可能有缺失與盲點,但卻是修學佛法之基石。以此文字般若為根基,在日常生活中不離如理思惟,於緣起的無常、無我、無生性中求得殊勝理解,慎思明辨,配合定慧的熏修法隨法行,即是從思而達到修證,以...

    釋安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1845193.html
  • 诚敬人生--净空老法师及其理念简介

    大众明辨真妄、正邪、是非、善恶、利害,建立理智、大觉、奋发、进取、乐观、向上的宇宙人生观;才能圆满达成解决一切众生苦难,获得真实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。为了让这一理念得以落实,法师先後於台湾、香港、新加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645400.html
  • 净土宗判教史略要(2)

    即为明辨圣净之别,以成就此‘有缘之法’。  四、万善同归  净土判教至善导大师而臻完美,净土宗得以确立。后之行人,多是述而不作,大多在义理上发挥。加之,因三武一宗之法难故,诸多经论散失,如昙鸾祖师《...但能瞭望,则可尽享月光之美。净业行人,但能信‘称名必生’而一向专称,无异全承祖师家业、得净宗心髓。虽于其判教之种种目的、意义难以一一明了,亦了无憾也。作为凡夫之我等,何有缜思明辨之力?祖师以其大智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2545514.html
  • 天台智者的戒体论与《菩萨戒义疏》

    指毗昙)?《中论》云:语言虽同,其心则异[16]。  此乃明大乘之色法不同于小乘之色聚心数等,大乘虽用及色聚心数等用语,但与小乘之观点仍是有差别的,所谓“语言虽同,其心则异”,不可不明辨之。此显大小乘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845853.html